袁玉珠察看陽坡塔村大棚蔬菜長勢
商業文明史上,一個商幫馳騁地域之廣、精神影響之久,無有過于晉商??v橫天下千萬里、馳騁商海幾百年歷程中,一代代晉商積淀了責任、誠信、開放、義利、創新等諸多精神,值得傳承和發揚。欣逢盛世,再舉盛會。第二屆晉商大會召開之際,本報重點報道一批當代晉商精英,彰顯其精神和大業,以此鼓勵和歡迎海內外商業巨子抓住山西轉型跨越、推進綜改的機遇,興業新山西、共圓中國夢。
綿延起伏的山丘,層層梯田里核桃樹一望無際。群山環抱中的村子,小別墅高層住宅錯落有致,筆直柏油路、齊刷刷路燈、觀景式蓄水池、蔬菜大棚、噴泉小廣場……儼然城市小區點綴在呂梁山上。
這是中陽縣陽坡塔村。昔日陽坡塔是“一溝兩山四面坡,兩堰一塔土石窩”,人們住半山腰窯洞,過著山下擔水、背炭做飯的日子。中陽鋼鐵公司董事長袁玉珠出生在這里,感慨回憶:“出院子就是山崖,晚上不敢出門,擔水得走五六里山路,日子過得很苦!”
改革春風吹到山里,袁玉珠艱辛創業,建鐵廠、變鐵為鋼,煉出呂梁山上第一爐鋼,建起“十里鋼城”國家級大型民企,煤焦鐵鋼循環利用,裝備技術水平一流,日產萬噸鋼、解決萬人就業、累計納稅30多億元。
鋼城日新月異、工人生活幸福。但一路之隔的陽坡塔還是老樣子:除青壯年在廠里上班外,年老體弱者和貧困家庭住窯洞,沿襲千百年來的苦日子。受過苦更懂生活艱辛,更擁有一顆悲憫之心。“都是鄰里鄉親,有的還沾親帶故,看到他們日子苦,我心里也受煎熬。先富起來的有責任回報社會,特別是惠及鄉親。”2005年始,袁玉珠開始對陽坡塔、弓家灣等8個自然村綜合治理,實施農業產業開發、生態綠化、移民搬遷等。
萬丈高樓平地起,請太原專家規劃設計,從廠里賬務單列改造資金,招標有實力施工隊……“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擁有多少物質,而是一種成就感的體現。”袁玉珠不僅如是說,也如是做,把改造陽坡塔當作一份成就,無論面對金融危機,還是遭遇鋼鐵業低迷,絲毫沒有影響改造進度。3年來,工程共動遷土石方255萬立方米、搬山5華里、興建3800多立方米地下蓄水池、修寬24米的陽鋼大街并配套建地下排水渠、建成7棟安置樓、150套小別墅、種植2萬余株松樹美化綠化、實行集中供熱……一個現代化社區崛起在山溝里。
袁福才是首批搬進新房的村民。走進她家,電視、洗衣機、冰箱等電器齊全,廚房餐具和衛生間潔具全是品牌,水電氣電話有線全通。50多歲的她用煤氣灶做飯,滿臉幸福地說:“想也不敢想能住到樓房里,袁總是大善人。剛進新房時,不會用煤氣灶和抽水馬桶,袁總從廠里派人上門挨家挨戶教我們。”
陽坡塔人不僅住新房,還得有收入、有文化,過上文明生活。袁玉珠將村里年輕人全部安排進廠工作,種植了優質核桃500畝、2萬余株,建綠色蔬菜大棚36畝,讓年老體弱者照看賺錢,將山上騰空的舊房原樣保留計劃發展鄉村游,還資助縣中學,讓村里人甚至全縣高中生免費受教育,真正實現了老有養少有教。
陽坡塔戶戶有新房、人人有業就,做飯用煤氣、取暖不燒炭,從農耕跨入了現代。省委書記袁純清評價說,走出了一條企業和村子共富的新路,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
造福鄉梓只圖所為,回報社會助力中國夢。袁玉珠先后扶貧救災、捐資助教10多億元,成為當代晉商楷模,獲全國和山西“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光彩事業特別貢獻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