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堅持科技創新不動搖,團結一心,真抓實干,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光明大道,實現中國鋼鐵人的鋼鐵強國夢!”在1月5日舉行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3年理事(擴大)會議上,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才讓就鋼鐵行業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作了報告。
創新驅動發展是全球鋼鐵業趨勢
在新的國際競爭格局中,全球鋼鐵工業都面臨市場對鋼鐵材料高性能、低成本化的要求,并積極探索實現轉型發展的出路。“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就先后進入鋼鐵需求基本飽和的狀態,也曾經歷了痛苦的產業結構調整,鋼鐵企業關停并轉、破產兼并、重組重生的過程。”才讓指出,雖然當前國際鋼鐵業經營壓力普遍較大,但總體來講,近30年來發達經濟體的鋼鐵企業已逐步轉變發展方式,從依靠擴大投資、增加產能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轉變為依靠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實現品種質量效益增長的發展模式。
才讓舉例說,新日鐵的技術研發戰略核心是突出自身的技術尖端地位,保持技術和制造優勢,強調擁有全球領先、與眾不同的技術和產品;JFE的研發目標是開發獨創、全球領先的產品,占領高端鋼材市場,提升企業價值;浦項在強調技術創新的同時,關注在全球建立最佳的生產、銷售和研發體系,特別是關注前瞻性工藝技術和低成本、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技術的研發,以期實現“技術領導力”和“成本競爭力”;蒂森克虜伯則致力于鞏固其在鋼鐵材料和制造工藝的全球領先地位,并積極向技術服務企業轉型,強調與下游產業的緊密聯系,研發甚至領先研發客戶所需的產品。
“經過上述轉變,全球各大鋼鐵企業分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爭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逐步贏得先機。”才讓說。
獲發展主動權關鍵在于自主創新
讓指出,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用技術控制市場和資源,形成了對世界市場特別是高新技術市場的壟斷,發展中國家在技術領域長期受制于人。
據介紹,歷史上中國和日本之間一共進行過12屆雙邊的鋼鐵技術研討會,日本從未做軋鋼和鋼鐵產品方面的交流;與德國共進行過3次雙邊鋼鐵技術交流,涉及軋鋼與產品方面的內容也很少。“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軋鋼技術和產品技術最接近市場。”才讓說,“實際上自上世紀末期開始,最先進的鋼鐵生產技術和高端鋼鐵產品的生產技術就已經受到嚴密的技術封鎖,國內企業不可能通過購買獲得了。”
“只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獲得發展的機遇和主動權。”才讓一針見血地指出,真正的核心技術是市場換不來、花錢買不到的。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既是全球鋼鐵業發展的規律,也是中國從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的必經之路。只有靠自主創新,才能走出同質化的陰霾,形成不同特色的鋼企,取得競爭優勢;只有依托自主創新,才能在高端產品的生產技術方面實現突破,讓鋼鐵產品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基礎材料保障;也只有以自主創新為主,才能夠真正實現轉型升級,解決中國鋼鐵工業面臨的諸多問題。
我國鋼鐵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幾個著力點
對于如何用創新驅動我國鋼鐵業未來發展,才讓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優化流程工藝技術,推動冶金高效、低成本、綠色化生產。經過多年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中國鋼鐵企業擁有了世界最先進的裝備,卻沒有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產品。和國外先進鋼鐵企業相比,中國鋼鐵企業仍存在能耗高、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因此,鋼鐵行業應大力發展冶金生產過程高效、低耗和低排放共性關鍵技術,重點開發鐵水預處理技術、高效穩定的轉爐冶煉技術、快速協同的二次精煉技術、高效恒速的板坯連鑄等技術,并通過清潔化生產和高效回收利用、高品質鋼材深加工技術和裝備工程化開發與系統集成,構建起高效低成本潔凈鋼生產平臺,支撐鋼鐵行業優化調整結構,實現國家的節能減排戰略。
二是實施轉型戰略,實現鋼鐵材料品種升級換代。中國鋼鐵工業必須摒棄粗放式生產模式,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要以市場為中心,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使用鋼材的解決方案,實現由材料供應商向綜合服務商的轉變;通過研發和生產“高性能、長壽命、易加工、高精度、綠色化”的先進鋼鐵材料,實現鋼鐵材料減量化應用,大力推進鋼鐵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通過大力發展特殊鋼生產全流程協同優化技術、質量性能穩定性控制技術等先進特殊鋼流程技術,開發高端特殊鋼棒線材、板材、鍛材、管材等高品質特殊鋼;要大力發展海洋平臺用特厚板、深海石油天然氣開采用不銹鋼等高性能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鋼;大力發展高強塑積第三代汽車鋼、500兆帕~1000兆帕級建筑用第三代低合金鋼、能源用第三代馬氏體耐熱鋼等高端品種。
三是構建信息化網絡,促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競爭的加劇,鋼鐵工業的生產已不再是各個生產模塊的簡單拼接。中國鋼鐵工業必須走具有自主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集成和全局統籌管控,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冶金物聯網技術,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同步發展。要大力發展冶金智能控制技術、能源流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研究開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協同的多目標綜合優化管控系統,大型聯合企業先進能源管理系統和基于物聯網的鋼鐵企業物流監控系統,通過對企業能源、生產、輸配,和物流運轉、消耗實施動態監控和管理,實現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的管控一體化,促進鋼鐵企業系統優化資源配置、節能減排、降本增效。
四是突出戰略目標導向,滿足國家重大工程需求。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防軍工建設對鋼鐵產品的需求旺盛,鋼鐵工業技術創新的途徑和轉型發展應結合國家重大工程需求,重點圍繞高速(重載)鐵路、核電、火電、大型飛機、海洋開發、西氣東輸、機器制造、輸變電工程、大型試驗裝備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裝備制造和重點武器型號對關鍵材料的迫切需求,集中“產、學、研、用”優勢科技資源,注重鋼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用戶企業的團結協作、緊密配合,實施重點跨越、精品化戰略,開發重大工程與重大裝備用高強度、高韌性、高塑性、低屈強比、高持久斷裂強度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先進鋼鐵材料,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關鍵鋼鐵材料的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