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不長,對去年剛剛扭虧的鋼鐵業來說,今年一季度又出現了盈利大幅下降的情況,讓人感到鋼鐵春天遠未到來。近期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鋼鐵行業實現利潤181.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6%,中鋼協近日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一季度大中型鋼企主業虧損額達到110.53億元,同比增虧34億元。此外,一季度34家上市鋼企實現營業收入2660.05億元,同比下降18.37%,虧損15.55億元,虧損鋼企16家,接近一半,說明鋼鐵業形勢仍十分嚴峻。
從鋼鐵行業2008年虧損面達21%,四季度虧損476億元,虧損加重以來,鋼鐵行業已連續多年保持微利或者虧損的局面。金融危機爆發后,行業連續7個月虧損,從2009年5月起,鋼鐵企業遏制住虧損局面,實現贏利。但到2010年下半年又回到了虧損邊緣,直至2011、2012這兩年出現巨額虧損。盡管受惠于原材料的大幅下滑,2014年鋼企盈利出現好轉,鋼協會員企業實現利潤304.44億元,同比增長了40.36%,但鋼鐵行業面臨的虧損壓力和行業背景形勢卻沒有絲毫改變。這體現在:
第一、鋼鐵行業過剩局面依然嚴重,虧損是在產能過剩和經濟減速的大背景下必然結果。雖然近兩年通過政策和市場手段,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和過剩的鋼鐵產能,但鋼鐵行業有著12億噸產能的龐大基數作為基礎,600多家鋼鐵生產企業在支撐,化解產能過剩是艱巨而長期的過程,這就決定了鋼鐵行業虧損的常態化趨勢。原材料和鋼價的波動只能階段性的緩解鋼企虧損狀況,但不能從根本改變行業低盈利甚至虧損的現狀。
第二是經濟增速下滑直接導致鋼鐵消費需求強度下降。如果說鋼鐵產能過剩的弊端在08年以前由于經濟、需求快速增長沒有顯現,但08年以后就逐步明顯了。隨著經濟增速降至一位數后,鋼鐵需求增長速度也開始放緩。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早前預測,2015年下游行業用鋼需求預計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增速減緩。其中建筑行業的用鋼消費量同比增長1.28%;機械行業增長3%;汽車行業的用鋼消費量為5250萬噸,2015年造船行業增長3.8%,家電行業增長4.8%。在機械、汽車、能源、家電等行業增速都較2014年減慢。
由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明顯降低,從2013年底的峰值19.8%降到2014全年的10.5%,再降到2015年一季度的8.5%。這對鋼材市場的打擊力度是非常大的,而建筑鋼材價格也是始終貫穿于下跌周期之中,2015年4月底較2013年底價位下跌了30%左右。
另外,從今年一季度看,主要用鋼行業增速較上年同期都有所回落。制造業家電、汽車、機械等行業用鋼需求增速難以保持去年水平,最終導致用鋼強度減弱。去年全國鋼材表觀消費由于需求減弱而下降了3.37%。
第三、鋼廠集中度低影響行業利潤。2014年行業集中度進一步降低,前10家鋼鐵企業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36.6%,與發達國家占比70%以上相差甚遠。不僅如此,全國600多家鋼企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讓利不讓市場,價格戰激烈,市場缺乏穩定的價格機制,這也使鋼廠即使在原料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依然不能實現利潤的根本改善。
總體上看,鋼鐵行業虧損既有宏觀經濟運行的背景,也有行業基本面的現狀,這些因素決定了鋼鐵行業微利甚至虧損是長期存在的局面。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形勢錯綜復雜,鋼鐵去產能任務艱巨,行業集中度提升困難。鋼鐵行業要扭虧為盈,實現行業利潤質的增長,仍需要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