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改革開放政策對中國經濟發揮了不可想象的巨大作用,這是來之不易的成果。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應該思考什么?繼續推動改革!更重要的是研究對自身體制的改革。”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工商聯副會長,中鋼公司董事長袁玉珠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他說,目前正在推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還有很大一塊是計劃體制時期形成的龐大統治機構,包括壟斷企業以及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這些部門嚴重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他們控制的諸多權力應該研究,應該改革。
袁玉珠看來,國有企業的最大隱患是其背后沉淀著的金融陷阱。他說,國有企業不是其自身的龐大,而是金融打造起來的一種龐大,金融投入的代價和國企創造的價值之間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現在沒有人過問,如果這兩個數據能拿到桌面上說,那將是非常驚人的、可怕的陷阱的存在。
“53萬億存款,80%-90%的貸款都流向了大中型國有企業以及交通部、鐵道部等大部門,資金來源于老百姓,但老百姓和百姓辦的民營企業不能享受金融資源,民間享受不到福利,這不符合經濟規律,也不利于國家的健康運行。”他同時提出,國家經濟運行倚重國有經濟的體系下,一旦幾大國有企業出現金融崩盤,那后果將是不可想象的。
袁玉珠說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把金融投入和國企創造的價值分開對待,對國有企業實行一種具體化的審計和審查,這樣才能讓經濟更加持續和穩進。”
“中國能跨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步子很不容易,已經走出來又要走回頭路,肯定不行,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已經進入市場經濟領域。走回頭路是歷史的倒流,這是不可以的,不可以毫不動搖地堅持公有制經濟,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發展經濟。”說到此,袁玉珠有些激動,他強調說,如果不推進市場經濟的話,實現民主政治將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