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琴琴 郝飛飛
■發現中陽鋼鐵(一)
■編者按
在金融危機持續發酵,國內外形勢依然撲朔迷離的大形勢下,企業的生存與命運再次上升到全社會關注的層面。毋庸置疑,無論是穩增長,還是轉方式,企業都需發揮主力軍作用,而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也對企業社會責任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謀求轉型、跨越發展的內陸資源型省份山西,在正處于深刻結構調整期的鋼鐵行業,有這樣一個民營鋼鐵企業——山西省中陽鋼鐵有限公司(下稱中陽鋼鐵):它成立近二十多年的主動轉型歷程成就了其在行業寒冬中的不俗表現;它奉獻社會、造福鄉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完美詮釋了歷史變革新時期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張琴琴 郝飛飛
“民營鋼鐵企業中,銷售利潤率較為可觀的是中陽鋼鐵。”這是全國工商聯冶金業商會名譽會長趙喜子在分析回顧2011年全國民營鋼鐵企業經營情況時得出的結論。他指出,中陽鋼鐵在抓好資源的同時,不搞盲目擴張,做精做優存量,抓人才建設、抓節能減排、抓綠色循環經濟,抓企業文化、抓和諧企業、抓社會責任,全方位抓,抓出了效果,不論企業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比較好。
支撐這一結論的是中陽鋼鐵可以觸摸到的競爭力:2011年,中國重點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2.42%,不到全國工業企業總體利潤率(6.47%)的一半。全行業效益下滑的情況下,有14家民營企業噸鋼利潤不降反升,中陽鋼鐵是其中之一;同樣按照噸鋼利潤口徑統計,民營鋼鐵企業有5家排在全行業前十名,中陽鋼鐵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說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讓二十年前一片灘涂上的兩座6.5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