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西省召開了一場以“新晉商、新形象、新境界”為主題的高規格民企座談會,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親自到會,在講話中對山西民營企業家提出了新要求:努力做責任晉商、誠信晉商、知識晉商和開放晉商,以更鮮亮、更光彩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山西當地黨報隨后對此事專門發表了評論文章,稱“企業家形象從來就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民營企業家的道德修養與職業境界更是決定著民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水平”。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珠也參加了這次座談會,他用企業堅守社會責任的實踐正面詮釋了這一論斷。
造福一方鄉土 踐行社會責任
“一溝兩山四面坡,兩焉一塔土石窩。”陽坡塔村黨支部書記朱子尚表示,這是中陽縣陽坡塔村以前無水、無路、無糧的真實寫照,“可現在的陽坡塔村則是我們中陽縣乃至呂梁市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朱子尚的自豪溢于言表。
“說實在話,要不是袁總,不是中鋼,我到老也住不上這房子。”在任秀蓮130多平米的新家里,她激動地說道,“不但住進了新家,還免費統一配了沙發、電視等家用設施。”任大姐今年50多歲,自己在家操持家務,丈夫和四個孩子都在中陽鋼鐵上班,孩子們一人分到一套房子,“四個孩子,數女兒掙的最少,還3000多”。
從昔日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溝到今天的現代化住宅小區,中陽鋼鐵用了七年時間對陽坡塔村進行綜合開發治理,學校、文體中心、游樂園等村里的公用設施也一一得到了完善。事實上,中陽鋼鐵從2002年就開始參與新農村建設,至今已投資2億多元建成了太高、鋼城、陽坡塔、暖泉四個現代化、高標準的新村,改變了2000多戶農民的生存與居住環境。
不僅僅是新農村,中陽縣當地的基礎設施、廣播電視、教育事業都有中陽鋼鐵的無私貢獻。據不完全統計,二十多年發展過程中,中陽鋼鐵在教育、醫療衛生、廣電文化、新農村建設及抗震救災等方面捐款捐物合計金額近5億元。今年年初,中陽鋼鐵又拿出五千萬元建設中陽高標準、現代化的醫院。
剖析中陽鋼鐵履行社會責任的點點滴滴,會發現包含其中的桑梓之情,而他們對員工的人本關懷更將這種深層情感闡釋得淋漓盡致。中陽鋼鐵的員工大多是本地人,如任大姐所說,他們只要達到規定條件都可以分到福利房,中鋼近年來為職工修建福利住宅樓的投資已近5億元。而且,中陽鋼鐵沒有勞務工人,即使企業所屬賓館、餐廳的服務人員也是中鋼人,最低工資能拿到3000元以上。
在對職工的服務上,中鋼提出的是“零利潤經營,保姆型服務,內衣式體貼”的理念。職工餐廳全部采用無公害的有機綠色食品,飯菜制作過程中的損耗、燃料消耗、廚師工資等全部由公司補貼,所有飯菜全部以成本價售給職工。為解決員工出行問題,公司開通八趟公交車,從早上五六點運營到凌晨一兩點。
傳承思想文化 重拾晉商招牌
在中鋼,董事長袁玉珠的很多價值理念已經內化到了企業中。極具啟發意義的是他的價值觀——付出,有付出才得認可。全行業效益下滑而中陽鋼鐵噸鋼利潤不降反升的現實,似乎是對這一價值觀的最好回饋。
在這樣的價值觀基礎上,很容易理解袁玉珠的創業理念——“奉獻社會,不求所有,造福鄉土,只圖所為”。所以,在袁玉珠的眼里,企業家回報社會最有效的途徑是解決就業、扶貧濟困,而最根本、最徹底的辦法是塑造精神、傳承文化。
正是基于這一理念,中陽鋼鐵從2005年起每年出資1000萬元,普及中陽縣高中教育。“中陽最大的貧困不是經濟貧困,而是知識貧困、人才貧困。要想改變一個地方經濟落后的面貌,發展教育是根本。”袁玉珠的目標是提高中陽人的綜合素質。
與此一脈相承的是,中陽鋼鐵同樣注重企業員工的文化熏陶。中國有句古話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中鋼,“魚”是崗位、福利,而“漁”是思想、文化。據了解,公司招聘員工,中鋼的高層管理人員,甚至袁玉珠本人,都要進行一一面試。“其目的就是希望未來的員工能夠了解中鋼的文化,在中鋼實現自己的價值,讓中鋼道德的血液時刻流淌在心中。”中陽鋼鐵秘書長劉汶祿表示。
文化熏陶還滲入到中鋼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鋼每個員工宿舍都養著幾盆花,中陽鋼鐵下屬焦化廠的王師傅介紹說:“中鋼在全體員工中推行‘六個一工程’,即寫一篇好文章、提一個好建議、辦一件好事、養一盆好花、改一個錯誤、盡一項義務。”中鋼還投資3000余萬元為職工修建了集“電子閱覽、圖書、書法、體育比賽”于一體的文體活動中心,每個月都會組織員工舉辦一些大型文體活動。
對于新晉商,袁玉珠有自己的理解:“新晉商是一種能夠經得起歷史和老百姓考驗、更高境界的晉商。”究竟是留下財富,還是留下思想文化,中陽鋼鐵已經給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那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