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呂梁訊(解德輝、馮永強)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回答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六個方面的政策舉措,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高新民營企業的共識。中陽鋼鐵有限公司創建于1985年10月,是集采煤、礦石、發電、焦化、煉鐵、煉鋼、軋鋼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先后榮獲“全國鋼鐵工業先進集體”“轉型升級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近年來,中陽鋼鐵有限公司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推動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和任務,切實加強和改進民營企業黨建工作,以黨員職工思想政治建設為抓手,以特色黨支部建設和黨員積分制管理為主線,立足公司實際,創新搭建“黨建+”五個平臺,引導全體黨員立足工作崗位,模范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實現了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互融互促、協調共贏。
“黨建+團隊建設”,激發創新活力。黨支部是黨員、職工事業上的“引路人”。公司黨委堅持把黨建與思想教育、黨建與生產經營管理、黨建與職工成長進步“三結合”,引導全體黨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著力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中鋼團隊。針對公司各分廠工作性質和黨員分布情況,由公司黨委牽頭,以黨員技術骨干為核心,創建“黨員創新工作室”,專題開展技術攻關,破解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難題,培養技術團隊。目前,共建立22個工作室,形成以50名黨員為技術骨干、180名職工為工作室成員的技術攻關團隊,累計攻關技術難題200個,其中193個技術攻關項目在全公司得到推廣(其中輕型多功能折邊校直機、多功能壓力機等13項研究獲得國家專利),為公司節約成本2000多萬元、提升效益1800多萬元;王保勤、杜海云黨員創新工作室被山西省總工會命名為“山西省優秀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李海云、高海龍、高改珍黨員創新工作室被省機冶建工會命名為“優秀創新工作室”,任海榮、蔡海軍等15名創新工作室成員在山西省“五小”競賽成果精品展競賽中獲獎。“黨員創新工作室”培養的改革創新、攻堅克難的優秀團隊,形成的奮發有為、迎難而上的攻堅精神,已成為牽引全公司提升技術、節能降耗、降本增效的堅強動力。
“黨建+技能競賽”,促進技術提升。產品和技術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對中鋼企業來說,不斷革新技術,掌握最前沿的生產技術,才能在眾多鋼鐵企業中立于不敗之地。公司黨委在定期各黨支部組織班組、工段、車間開展職工技術比武、技能競賽活動,以季度評選技術比武前3名,通過層層選拔和季度選拔后,每年“五一”期間,由公司黨委牽頭,組織同工種技術比武勞動競賽,每年拿出500萬元經費,專門用于技能競賽和技術創新,對技改創新、技術比武狀元進行重獎,并逐步修訂完善了《中鋼技術比武、技改創新項目管理運行辦法》,構建了黨委牽頭、黨員帶頭、技術骨干參與、后備力量跟班成長的技術提升格局。公司2017-2019年度技改創新的6項特等獎全部是由黨支部牽頭、技術團隊集體攻關完成的;2018年中鋼職工參加呂梁市首屆汽車維修及檢測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包攬了全部金、銀、銅獎;2019年度共評選出261項獲獎項目,其中,黨員技術骨干領銜參與的就有187余項,占獲獎項目總數的72%,充分彰顯了公司黨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黨建+人才培養”,活化人才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公司黨委堅持黨管人才的理念,著力當好職工事業上“引路人”,著力提升中鋼人的學習力,將公司提出的“走出去,引進來”的人才培養機制融入黨建的全過程,在人才培養上向工作末端、生產一線延伸。實行黨員人才“三向培養”機制。即把黨員培養成人才,把人才發展為黨員,把黨員人才培養成管理骨干,近兩年共有14名基層一線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干加入黨組織。目前,管理人才、職工技術業務骨干分別占黨員總數的57%、35%。構建“全員讀書”的學習氛圍。黨支部、黨小組帶頭,引導全體職工開展讀書活動,管理人員每月讀一本書,職工每月借閱1本書已經形成常態化,職工外出考察學習不進商店進書店成為習慣,學知識提素質蔚然成風。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學習力度。公司規定,基層管理人員每月外出學習考察不少于一周時間,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增進交流。近年來,公司已選派76批次基層管理人員外出學習考察、115名生產經營一線的技術業務骨干,參加省總工會組織的職工職業技能多工種培訓。每周聘請山西工程職業學院老師舉行專業理論培訓,提升全員的專業技術理論水平。健全技術等級評價體系。推行A、B、C技術等級評價制度,并與職工收入掛鉤,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習由“軟任務”變成了“硬約束”。
“黨建+群團共建”,發展企業文化。十年企業靠管理,百年企業靠文化。公司黨委依托黨組織架構,健全群團組織機構,黨支部書記兼任群團組織負責人,黨群聯動,構建互助和諧、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著力構建互融共促的企業文化。邀請職工積極參與評議黨員、管理人員選拔、評優評先等民主議事決策活動;每年重大節日,黨委牽頭組織廣大黨員、職工開展文藝匯演、乒乓球賽、籃球賽、書畫攝影展等文體活動,創辦了《中鋼時報》《中鋼文化》等報刊,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中鋼特色文化品牌。著力構建關懷激勵的企業文化。每年“三八”婦女節,公司黨委、婦聯對“巾幗英雄”“五好家庭”進行表彰獎勵;工共婦組織積極開展職工維權、心理疏導等活動;重大節日深入一線慰問職工,傳遞公司的關愛和溫暖。著力構建成果共享的企業文化。公司將發展成果與職工共享,從解決工人吃、住、行、醫療、養老等基本保障入手,先后建成7個職工福利住宅小區,解決了5300名職工的住房問題,建成36座、年產110萬斤的蔬菜大棚,為萬名職工提供無公害綠色食品,為工人營造舒適、安心的工作環境。
“黨建+五個一工程”,促職工全面發展。公司黨委在全體職工中開展“五個一工程”,構建促進職工全面發展的機制。每名職工每月寫一篇作文,領會不忘初心的精髓,記錄成長和投身事業的心路歷程,總結工作過程中的經驗得失,形成“講學習、講提高、講貢獻”的進取氛圍;每人養一盆鮮花,通過自身呵護和持續付出,美化工作環境、培養關愛胸懷、陶冶平和情趣;每月提一條合理化建議,促進職工主動參與企業管理、技術創新,也成為企業發現人才、查找隱患的重要途徑,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創新思維的主動性,增強職工愛崗敬業的主人翁意識;每月完成一項降本增效措施,從產量、質量、安全、效益、操作行為等數據對標中,尋找降本增效的方法;每月自覺參加一次義務勞動,培養職工關心集體、尊重勞動成果的思想,增強職工以廠為家的主人翁意識。公司黨委采取“逐級管理,分級評價”的管理辦法,對每季度每一項工程的前五名予以重獎。“五個一工程”有效地推動了中鋼人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