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交通運輸部舉行6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交通運輸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措施以及世界海員日有關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巡視員毛健表示,交通運輸部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調整運輸結構,優化運輸組織,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組合效率。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重點開展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在調整運輸結構方面,一是研究制定運輸結構調整行動計劃,大力減少中長距離公路貨運量,增加鐵路貨運量。
發揮鐵路和水運在大宗物資中長距離運輸中的骨干作用,加大貨運鐵路項目建設和投入,加快完成蒙華、唐曹等一批貨運鐵路建設。顯著提高重點區域大宗貨物鐵路水路貨運比重,提高沿海港口集裝箱鐵路集疏港的比例。
在環渤海、山東沿海和長三角地區,2018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等煤炭集港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的采暖季之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的礦石、焦炭等大宗物資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
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比2017年明顯提高,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也將有一個明顯的增長、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同樣也有明顯增長。
二是加快構建以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為主體的大容量快速客運體系,形成與鐵路、民航、水運相銜接的道路客運集疏網絡,逐步減少800公里以上道路客運班線。
編輯:陳曦 來源:交通運輸部